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俄罗斯文化精英在文艺界、体育界等多个领域面临重重压力和抵制。有艺术家和政治、历史学者表示,为侵略罪行买单的应该是普京政府和寡头集团,应该警惕将制裁对象放大到俄罗斯文化及其人民。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五(3月18日)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就俄乌战争进行讨论,中国在此次战争中的所承担责任和代价至今仍不明朗。近日有历史学者指出,由于紧密的经贸联系,如果中国犯台,美国可能不会对北京施加像对莫斯科那样的大规模经济制裁。但多位中国专家表示,美国届时将做出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有力回应。
乌克兰战火纷飞之际,美国依然没有松懈印太地区的防务安全,派遣高官前往亚洲访问。五角大楼官员近日纷纷强调,美国需要加强和印太盟友的防务关系,从乌克兰战争吸取教训,帮助台湾提升自卫能力。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已经持续两个星期,美国情报官员星期二(3月8日)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军事进展不利和制裁压力下,可能加大对乌克兰的袭击,但美方还未看到俄罗斯的核态势有不寻常变化。多位核专家表示,普京发动核攻击的可能性较低,但几率仍然存在,美国需要重新评估核战略,做好准备。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个星期来,许多国家对莫斯科发出谴责和制裁,然而一个世界人口大国的扭扭捏捏不愿表态引发关注。这里指的不是中国,而是位于南亚的印度。印度为何不愿谴责俄罗斯?它与俄罗斯之间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美国安全伙伴的印度迟迟不表态,是否可能冲击美印关系甚至美国的印太战略?
俄乌战争不断升温之际,美国加紧援助乌克兰,但并未松懈对台湾的支持,派出多位前军事与安全官员访台。多位军事专家表示,中国仍然构成首要威胁,对台战略模糊立场值得重新考虑。
美国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星期四(2月24日)发布的全球自由度调查报告(Freedom in the World in 2022)显示,世界各国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总体水平连续16年发生衰退,而中国共产党在全球的威权扩张中扮演带头者。
北京冬奥刚落下帷幕,在北京的驻华外国记者协会发表声明,批评北京冬奥会没有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独立报导环境,多位外国记者的报道活动遭到网络攻击甚至由于线下的肢体推搡而中断,协会敦促中国政府允许记者免于恐惧地采写真相。
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最近被指其火箭推进器将在3月4日撞上月球,掀起一场有关太空垃圾问题的议论。然而天文学家更正了这项误判,指出即将撞上月球的其实是中国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