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积极拉拢使得美国感到警惕,促使拜登政府提议斥资71亿美元,持续巩固三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联系条约》(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的太平洋岛国关系。
朝鲜官方媒体朝中社星期五(3月10日)报导,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携女儿金主爱于前一天视察一项针对韩国飞机场的实弹火力攻击演习,并且下令部队准备应对敌人“疯狂备战”的举动。据信金正恩是针对美国和韩国近来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以及3月13日将展开的美韩“自由之盾”(Freedom Shield)联合军演。
在中国各地去年底罕见出现反清零政策的示威活动后,当局颁布“重磅”新十条并实际终止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时使用了相同的言语,批评各地对政策的执行,而非承认政策本身错误。
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星期三(3月8日)在联邦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全球威胁听证会”上表示,中情局的未来将取决于美国与中国长期的科技竞争。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提交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也指出,中国可能会考虑对美国本土的关键基础设施以及遍及全球的军事资产发动网络攻击。
美国联邦参议院跨党派议员星期二(3月7日)提出《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增进与东盟关系》法案(Providing Appropriat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Needed to Enhance Relations with ASEAN Act, PARTNER),界定东盟为具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国际组织,让东盟秘书处人员在美国也能享有其他多边组织使团外交官同样的待遇,称这将有助于东盟在美国设立永久性外交使团。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外交部长秦刚在全国两会期间,将美中关系陷入紧张归咎于美国,秦刚并预言美国若不踩煞车,“必然陷入冲突对抗”。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星期二(3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美国不寻求冲突,同时也做好了在竞争中战胜中国的准备。
《华尔街日报》近日揭露美军将增加驻台人数至一、两百人,以协训台湾军队,抗衡中国升高的武力威胁。分析人士认为,新增在台驻点的美军,最重要的任务是强化美台军队间的协调性,以备有朝一日因应台海可能的联合作战。
中国长期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称全球有超过180个国家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不过,新加坡学者庄嘉颖耙梳各国官方文件后发现,仅有51个国家服膺北京的“一中原则”,而且其中部分国家的立场恐有所松动。
台湾最大反对党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出访中国,会晤国台办主任宋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等中共高干。其中,宋涛释出橄榄枝,有条件邀约“绿营人士”登陆访问。观察人士表示,北京的盘算有两方面,一是民进党恐于2024年后继续执政,得重申交流前提,二是顺势把两岸交流中断的责任归咎于民进党。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最新民调显示,近六成的台湾人一方面质疑美国的“安全承诺”,另一方面又高度期待美国的军售和协防。对此,部分观察人士表示,此充满矛盾的民调显示,在中国的认知作战和操弄下,台湾的“疑美论”抬头,若不正视,任其发酵,恐将损及台海稳定和美国的利益。
针对持续升温的台海局势,前白宫国安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博明(Matthew Pottinger)1月12日表示,美国印太司令部针对可能的台海突发事件,已制定数项军事干预计划;而正在台北访问的美国前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也认为,一但台海开战,美国可能循乌克兰模式、军援台湾。
土耳其外交部长梅夫鲁特·恰武什奥卢(Mevlut Cavusoglu)于上周的年终记者会上将新疆维吾尔族的敏感议题搬上台面,并指责中国阻挠土耳其的人道代表团探访新疆。分析人士表示,土耳其今年6月将举行总统大选,在国内经济表现疲弱的前提下,执政党未来半年很可能一反亲中立场,大打维吾尔族牌,来争取选民的支持。
台湾总统蔡英文周二(12月27日)召开记者会宣布,台湾的义务役士兵役期将由现行的四个月恢复为一年,兵役训练也将结合现代化科技,依任务需求增加刺针飞弹、标枪飞弹、鸿隼火箭弹和无人机等新式武器的训练,以符合现代作战的需求。
中国和欧盟于2020年底完成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后,隔年五月该协定却因新疆人权问题遭欧洲议会投票冻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日前呼吁,双方续推该协议,不过正在台湾访问的欧洲议会议员直言,只要中国不解除对部分议员的制裁,欧洲议会就不可能批准该投资协定。
新冠疫情蔓延三年来,封控在中国成为家常便饭,也成为中共紧缩言论自由的藉口。不过,新疆乌鲁木齐11月底的一场大火,导致十人丧命后,意外促成了群众团结起来挑战国家审查机器。分析人士指出,在今年数起重大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审查机器加大力道,管控反政府言论,然而随着新平台、新科技的出现,中国网民总是能找出突破审查的方法。
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孙晓雅(Sandra Oudkirk)周二(11月29日)召开记者会表示,“拜习会”已让各界对美中关系的走缓吃下定心丸,而除了两国领袖的会晤以外,美中其他层级的官员也将安排会面,显示“避战”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二十国集团(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两大峰会期间,密集会晤了全球共十九国的领导人。有些分析人士称,这是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习近平个人最盛大的外交复出秀。以经贸诱因推动战略地缘政治目的,习近平的目的是迎回中国的“大国外交”,但中国与各国的关系未来能否实质改善,还有待观察。
中国共产党周日(10月23日)公布最新一届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名单。其中,72岁的张又侠续任副主席,65岁的新科军委委员何卫东直接晋升副主席,双双打破惯例。另外,作战体系出身的刘振立可望接任联合参谋部参谋长,而惨遭美国制裁的李尚福则可望接下国防部长一职,肩负中共对外的军事交流。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于二十大的工作报告中,首度提出“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的新策略,引发不少战略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说,中国恐加速扩张核武力量,以威慑美国,并拒止美军介入可能的台海冲突。
台湾国安局和国防部两名情报首长出访,秘密行程先后遭曝光。对此,台湾官方定调,这是起因于中共对台进行的“认知作战”。观察人士分析,中国泄漏台湾情报官员的海外秘密行踪,意在打击台湾的情报安全系统,并让台湾民众对国安失去信心。不过,他们说,此手法未必能奏效,且中国恶意打破国际情报圈的默契,恐引起第三国的不满。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