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地区

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棕色泥浆水在干旱的沙漠中流过,流经宁夏的银川市中心,黄河是银川的重要生命线。

许多银川路标上写有三种文字:阿拉伯文字与汉字及汉语拼音字母并列。

纳家户清真寺有五百多年历史,是在中国存留的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74岁的村民纳老先生记得文革期间纳家户清真寺几乎被拆毁,但是由于村中老人的抵制而免遭厄运,该清真寺当时曾被用作铜厂。

参加祈祷的回族老人与邻居聊天,他们是纳家户寺庭院的常客。

屠户在纳家户寺附近宰杀牲口。为了争取发展穆斯林贸易,银川把注意力集中在生产和销售清真食品方面。

在银川郊区的中国回族文化园的进口看来像泰姬宫,这个文化园是为了庆祝回教穆斯林的文化归属而在2005年开设的。

回族文化园中的回族博物馆商店陈列妇女的各种头巾。回族妇女遵行的服饰规定不像其他穆斯林族群那样严格,而且回族穆斯林允许妇女有资格成为伊玛目。

路边的广告牌为附近一所学校的阿拉伯语课程作广告。越来越多的回族学生选择学习阿拉伯语,作为他们在企业和贸易部门找到更好工作的途径。






一名妇女开摩托车经过空旷的银川国际贸易中心前的广场,这个贸易中心是为了开发该地区与伊斯兰教有关产品的贸易。

穆斯林构成宁夏六百万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银川市中心的西环清真大寺是宁夏四千多个清真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