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习近平王岐山领导的中纪委疾风暴雨式反腐是一场大戏,那么,北京记者任鹏宇从救夫心切的安徽王女士手中“诈骗”千万元而被判无期就是其中一出插曲或闹剧。
*京记被判无期,正剧、谐剧、闹剧?*
北京青年报(记者孔德婧)和京华时报(记者孙思娅)周末报道,北京高院周末以诈骗罪判处媒体人任鹏宇无期徒刑。报道说,安徽王女士因丈夫张某被省纪委带走而“没有消息”,遂到京找关系托路子设法“捞”人。王找到北京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任鹏宇,后者说他同安徽省领导、中纪委很熟,可以打点捞人。
王女士说,从2012年3月以后,两个月内,她交给任鹏宇1460万元,但只听“银子响不见人出来”,王女士要求任退钱,任退650万就不再认账。王于是报警。北京中院判处任无期徒刑,没收全部财产,追缴诈骗余款810万,高院维持原判。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新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媒体登载出这一消息后,评论跟帖众多,以至“新华社发布”(记者 徐海涛、张紫赟)客户端周日(8月10日)在网上发布消息说,张某何许人也,王女士一千多万元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
报道说,巨大的被骗金额让外界产生新的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案件,能让家属冒着风险,付出将近一千五百万元去“捞人”?被调查者是什么身份?
其实,这一出戏剧情并不复杂:张三被拘,李四寻夫出重金找王五捞人,王收钱捞人无效,李四告于青天赵六,赵六重判王五。
如今,包括新华网在内的新闻媒体和许多网民,都把关注点放在李四一千多万重金来源何处,以及记者诈骗案情重大而罪有应得。
但这些角色和剧情,则需要一一分析。
*剧情和角色分析:原告李四和被告王五*
北青报和京华时报有关主要角色、原告“李四”的报道,只是将其称作安徽张某之妻,并无任何其他身份背景介绍。对被告“王五”的报道,也只是说其自称是华声国际记者俱乐部法人代表和总编辑。
有中国媒体说,任是黑龙江人,1965年生人,大学文化。知名网友罗昌平在其微博上说,任曾是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
北青报记者孔德婧也在其微博上说,2012年,任鹏宇到安徽找办张案子的“王姓主任”,并自称是北京新华社的记者。而王则说,张某“涉嫌非法买卖国家土地”,希望家属配合调查。
据《互动百科》介绍,任鹏宇是华媒网总编辑,而2005年成立的华媒网则是华声俱乐部的下属单位,是 “以社会热点和传媒信息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其电子半月刊《鸣》“以关注民生、反腐为主题。”
“王五”已被判重刑,“李四”可望讨回公道,“张三”的问题也有媒体表示要关注,但“赵六”的问题却无人追究。总体来说,北青报和京华时报的报道,新闻五要素(五W)并不完整。
*“赵六”有何问题*
“赵六”有何问题?从报道来看,安徽贪官张某是2011年12月27日被“安徽省纪委带走就没了消息。”之后几个月,张某如同人间蒸发,其妻王某才四处打探如何“捞人”,因而找到任鹏宇。
这个经过,没有任何媒体质疑。到底张某出了什么事?无论省纪委还是中纪委,只有教育和组织纪律惩罚党员的权力和责任,但没有越过司法系统、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让被双规对象人间蒸发的权力。张某犯了多大的错与罪?
有中新网网友质问:能被骗走1460万,说明肯定是个大贪官,安徽纪委应该再查一查,说不定当时就由于贿赂活动等问题判的轻了。这样的贪官,难怪习近平要大力反腐。
还有腾讯网友龙眠山说:骗了个人810万,被判无期徒刑。官员贪污受贿上千万,我们看看最后判决是啥?
网友烟的定义是陪伴说:这件事不能算纯骗,纯骗的话王女士就等不到那之前的650万,也许任鹏宇没有找准路子出了意外,把事办砸了而已。(但后来任鹏宇的居心也不能完全否认)。他 一个大活人能堂而皇之地“尾随”纪委上二楼吗?这个案子给任鹏宇判了无期,为何王女士却相安无事,钱从何来?王女士是经商还是从事企业,无一提及令人费 解。另外假设当初任鹏宇真把路子探通了呢,那不是更可怕吗?
人民网网友日芯月睿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花钱就能把犯有严重错误的人从纪委买出来的事情不可能没有。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新浪网友大山里的老农民说:能量不小,母老虎一下子拿出1400多万,可见手眼通天!
*弄清“张三”问题是关键*
显然,先弄清张某的“罪行”,就可能顺藤摸瓜,查出其妻王某何来一千四百多万元的“捞人”经费。
再说张某。既然办案王主任说其“涉嫌非法买卖国家土地”,那么,到底非法买卖多少土地?行贿受贿多少?这样的案子,需要走什么样的党内和相应的法律程序,该判多重?相关的报道都没有回答,也没有表示要继续追究这些问题。
如果张三的问题早就得到解决,就不会有随之而来的李四、王五、赵六的问题。这是简单的逻辑推断。
无论从新闻报道角度或从法律角度看,中国媒体的报道虽然满足了部分读者的好奇心和窥视欲,却给更多读者留下成堆的疑问和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