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政府大力提倡本土文化和主体意识,但是本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仔艺术却处在不断衰落之中。
台湾高雄的公民歌仔剧团的团长蒋玉龙也是一家烤鸭店的老板。蒋玉龙说:“现在唱戏一个月唱不到5天,这怎么生活,我们作生意,赚多赚少每天都能看到钱。”
歌仔戏鼎盛时期,公民歌仔剧团也曾经在台湾南部红极一时, 全团有20多名演员,而现在不但演出机会少了,而且蒋玉龙说,每场戏的收入还不到以前的一半,只好主要以开店为生。
*台湾唯一土生土长剧种*
歌仔戏被认为是台湾唯一土生土长的剧种,两岸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共识是“根在大陆,形成在台湾”。在其巅峰期还出现过电影、电视歌仔戏。
一些本土派的学者认为,歌仔戏不仅是一个剧种,而且是最能反映台湾文化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音乐、诗词、文学、戏剧、舞蹈、语言,乃至思维方式等等,都在“歌仔”文化的表现范围内。
所谓歌仔文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早期移民以说唱形式表演的歌仔调。台湾民俗文化研究所、静宜大学台文系教授林茂贤说,它的曲调有来自大陆的,但是也有就是在台湾形成的。
林茂贤:“歌仔戏曲调民间歌谣的部份,有来自大陆的民间曲调,也有来自台湾的民间曲调。歌仔戏的音乐包容性相当大。”
台湾歌仔学会的廖锦栋平时是一家电脑公司的副总经理,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精通歌仔调的年轻人了。廖锦栋说:“我们弹唱的歌仔调里,台湾特色的东西很多。但是也有怀念故乡内容的。比如先民早期在这里的艰苦生活,但是相信台湾将来会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但是这个好的地方现在已经很少传唱这种艺术了。
*民进党扶持不如国民党*
记者:现在执政的是民进党,比较认同本土文化,政府有没有特别扶持?
廖锦栋:看起来没有国民党时候扶持的多。国民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比例来资助,甚至还有一些样板。现在是自由发展。
台湾大学戏剧系主任林鹤宜说,歌仔文化最为兴旺的时代是在80年代:“台湾对本土艺术关切的颠峰已经过去了。在1980年代,本土意识兴起的时候,大家对本土艺术比较重视。可是现在比较萧条了,没落了。我想这就是一个时代的过程。”
另一方面这个历史的过程也为歌仔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契机。在一次台湾正名的游行中,主张台湾独立的人就唱起了一首歌仔歌。歌仔学会的廖锦栋说:“这是新创作的,有一些主体意识,唱的是:自己的前途自己主宰,别人不能替我们作安排。但是像我们歌仔学会并不一定都是偏绿的。”
*歌仔迷不分蓝绿*
虽然歌仔文化带有强烈的本土性,但是,在演艺圈和观众群众似乎并没有明显的蓝绿之分。台湾最大的歌仔戏团“明华园”就曾经被指责过亲国民党。
台湾大学戏剧系主任林鹤宜说,实际上对歌仔文化的认同和政治认同是两回事:“文化的认同是一回事,可能都认同,但是是不是认同本土文化就是绿的呢。那就不一定了。我想是一半一半。”
林鹤宜说,十多年前,也有人惊呼,同样颇具台湾文化特色的布袋戏正在凋零,但是今天电视上常常可以看到布袋戏。一些小的歌仔戏团倒闭了,但是大的仍然颇受欢迎。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